![]() 楊延康 | 自由攝影師,法國VU圖片社簽約攝影師。代表作品有《藏傳佛教》、《心象》、《中國鄉(xiāng)村天主教》,其作品曾在德國、新加坡、上海、長沙等地進行展覽,并被多個美術館收藏。曾獲得沙飛攝影獎、韓國東江首屆國際攝影節(jié)最佳外國攝影師大獎等多個國內外獎項。
![]() 抱鴿子的女尼 四川 2006
“在這所攝影的‘黃埔軍校’里,我才開始真正意義上地認識了攝影”
1
孫振軍:您從什么時候開始從事專業(yè)攝影?又是怎樣開始紀實攝影的?
楊延康:從事攝影是緣于一次偶然的相識,但也是埋在心中的萌芽,是李媚老師澆了一勺水,種活了我這棵攝影之苗。
1984年在貴州老家時,有一次我借了別人的一臺海鷗4B相機,拍攝了一張《爸爸我在這兒》的照片,入選了市總工會攝影展,從那以后我開始喜歡上攝影。1985年,我到了深圳《現(xiàn)代攝影》雜志社搞發(fā)行。在這所攝影的“黃埔軍校”里,我開始真正意義上地認識了攝影,并得到李媚老師的親自教導,在這點上,我非常感謝她。
李媚老師讓我從來稿中粗淺地去判斷喜歡與不喜歡,我那時只能憑直覺去看照片,只是被照片中的情節(jié)、人物、風光所打動,但并沒有明白一張照片所要表達的意義。李媚老師告訴我,不要從主題進入攝影,而應從點、線、面視覺形式進入主題,找到攝影的語言,獲得自己對照片的感悟!什么地方觸動了你?為什么?在這樣的啟發(fā)下,再通過自己的拍攝實踐,我的拍照水平日漸提高。1992年,我成為專業(yè)攝影師并開始從事攝影工作。
后來我利用假期去各地拍攝,很幸運的是,一起步就跟著侯登科、胡武功、石寶琇、潘科等中國優(yōu)秀的攝影師們一起拍攝,沒走太多的彎路,直接走上了紀實攝影的道路。
孫振軍:從事攝影工作,您有哪些想要達成的目標?
![]() 孫振軍:走上攝影之路后,初期的作品和后期的作品分別受到哪些攝影家的影響?在您心中,有沒有一些攝影家屬于大師級的人物?
![]() 孫振軍:您希望自己的作品成為經典嗎?攝影為您的人生帶來了哪些非同尋常的意義?
![]() ![]() 背木板的婦女們 四川 2005
黑白攝影能直接通往表述的主題,不受色彩的誘惑干擾
2
孫振軍:您為什么選擇黑白攝影?現(xiàn)在依然堅持這個習慣嗎?
楊延康:是的,帶有色彩的照片難以表達我的信仰專題,我把客觀的色彩轉化為主觀的情緒與獨特的觀看,用黑白影像來達到既定的目標,準確地表達我的思想。
攝影于我是情感的通道,是我生命的哲學和發(fā)聲。在攝影藝術中,我最喜歡紀實攝影,喜歡用黑白膠片來表達和呈現(xiàn)攝影思想和觀念,因為它有物理的質感,能嗅到化學的味道。
黑白攝影是去掉偽裝產生的色彩,能直接通往表述的主題,不受色彩的干擾。黑白照片經典而傳承,直接而溫潤,黑白灰影調豐富動人,對影像的呈現(xiàn)具有真實性。
現(xiàn)在我還堅持膠卷拍攝、手工放大。
孫振軍:您對于信仰如何理解?除了信仰,您的攝影生涯似乎與苦難、修行密不可分。
![]() ![]() 練習跳法舞的小僧侶 四川 2006
獨行藏區(qū)10年,用了2400卷膠卷,拍攝了86400余幅照片
3
孫振軍:10年間,您是如何拍攝西藏的?下一個選題是什么?
![]() 孫振軍:您20多年來的拍攝幾乎全在邊遠地區(qū),接觸的大部份是生活困難的人群。你怎么拍到最真實的他們?
楊延康:我和他們沒有距離,幾十年前我的生活幾乎也是那樣。用手去接觸、用心去交流就是傳遞溫暖最好的溝通。
我在拍攝任何一個人以前,都是先交朋友,幫他們擔水,洗衣服,說家常話,真誠相待。直到他們把你當作朋友、親人一般,才不會有忌諱,才會允許你把他們真實的生活拍下來。
孫振軍:如果有人想去拍攝西藏題材,您會有哪些建議或經驗之談?
楊延康:首先要了解西藏的信仰和文化,如果不了解的話,你只會粗淺地認識西藏。請記住,雖然寺廟中的人非常友善,但他們也會時刻觀察一個外來人的言行舉止,如你被他們接納,才能進入他們的世界。
第二,學會尊重當?shù)厝说男叛龊蜕盍晳T。如果不能尊重他們的信仰,你也就無法拍攝出能夠震撼心靈的照片,你也永遠不會理解什么叫做內心的寧靜;
第三,需要了解西藏的地理現(xiàn)狀。在海拔五千米以上的高原,土地貧瘠,氣候惡劣,溫度相差懸殊,雨雪行蹤不定。在這樣艱難的條件下,每一個生命都應該被視作自然恩賜的奇跡。了解了這一前提,你就會在各種細微之處找到欣喜。
第四,學習簡單的藏語,和當?shù)厝私慌笥。如果你成為了一個藏民的朋友,你很快就會擁有更多的朋友,更深入他們的生活,他們也才愿意讓端著相機的你記錄下他們最真實的表情;
第五,時刻做好捕捉影像的準備。無論是在看似不適合拍照的烈日下,還是暴風雪來襲時,都要做好捕捉影像的準備,因為這時候往往是人表達最真實情感的決定性瞬間;
第六,學會記攝影日記,為自己的作品做好索引,好照片還需要好的故事。如果沒有豐富的細節(jié)說明,你照片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。
![]() 拾羊糞的婦女 甘肅 2005
藝術家就是要不斷創(chuàng)造,不斷突破自己,這很關鍵
4
孫振軍:選擇“心象”這個詞作為您所出版的書名,有哪些緣由?
楊延康:相由心生,“心象”是靈魂的鏡子,照見自己,也照見別人。我希望能通過影像為社會和人生留下寶貴的藝術精神財富。
孫振軍:從事攝影以來,您有過哪些難忘的經歷,又有哪些感觸?
楊延康:每一次拍攝都十分難忘。紀實攝影是需要持續(xù)關注的專題,從它的長期性可以看到堅守、發(fā)展和變化。這種長期性的追隨是需要付出和犧牲的,這是一種攝影人文精神,需要情懷和堅守,這是我最大的觸動。
在拍攝中雖然有些艱苦的經歷,但那些都微不足道,對于我來說是一種磨礪和考驗。
孫振軍:您怎么評價自己的攝影生涯?又是如何在創(chuàng)作中尋求突破?
![]() ![]() 背讀經文的小僧人 四川 2007
攝影不僅是“玩”,更是觸動靈魂的鑰匙,它是藝術的表現(xiàn)形式
5
孫振軍:什么樣的照片才是好照片?拍好紀實攝影作品的關鍵是什么?
楊延康:在拍攝中,我對照片的構成關系十分講究,這是一張好照片的基礎。好照片是等來的,我時刻準備著。一張照片要有美感,這種美感不是“沙龍”式的,不是刻意性的,不是“病態(tài)”式的美感,而是增強了內容形式,從而成為打動人、感染人的優(yōu)秀作品。有表現(xiàn)力的構圖是一張好照片的開始。
優(yōu)秀的紀實攝影師一定要注意和把握技術,這個技術很重要。技巧是輔助紀實攝影的,比如與人物溝通,做好相關的拍攝功課,它與紀實攝影并不矛盾。在拍攝中,調動你現(xiàn)場潛在的精神力量、對事件的正確認識、對事物客觀的把握和超越、借助存在的現(xiàn)實條件,如實拍攝就好。
孫振軍:在這個全民攝影時代,怎樣才能拍好一張照片?
楊延康:我覺得首先要端正我們攝影的態(tài)度。攝影現(xiàn)在變得非常消費和江湖,面對這種狀況,你對攝影怎么看?你用什么樣的心態(tài)來把握攝影?
我覺得應該平平靜靜地去拍你身邊感動你的東西,拍中國社會化進程中的發(fā)展和變化,拍人性的,拍愛和苦難……我覺得這是紀實攝影師應該去做的事情。
現(xiàn)在攝影變得越來越簡單,拍攝工具越來越多、拍攝形式也越來越簡單,在這種簡單中你要怎么去把握?做一個把攝影當作生命的人還是只是玩玩?你自己一定要有獨立的思考。
你把攝影當成玩,那就很表面,攝影不僅是“玩”,更是觸動靈魂的鑰匙,它是藝術的表現(xiàn)形式。藝術是形而上的、是有精神的,你的精神在哪里?你的思想在哪里?你的觀點在哪里?你的價值觀又在哪里?你把握這幾個要素以后,你的攝影就有了思考,就和別人不一樣了。
攝影看似很簡單,但要拍好一張照片、一張優(yōu)秀的照片卻非常不容易,攝影是要有思考的。我期待在當下社會背景的語境下,我們每一個攝影師都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判斷。
至于提高和創(chuàng)新,我認為一定要在我們學習、繼承以及發(fā)揚的方面去探索,不斷研讀國外攝影大師以及中國優(yōu)秀的攝影家們的攝影圖像,并去思考,在這個基礎上再去談創(chuàng)新和發(fā)展。
現(xiàn)在微信、互聯(lián)網都非常方便,我們每天可以看到大量的優(yōu)秀圖片。我們應該思考,該怎樣站在這些巨人的肩上去摘取屬于你的那顆星星?這是一個影像泛濫的時代,在這泛濫中怎樣去找到你最喜歡的那張照片,那張感染你、打動你的照片?這才是我們應該去做的、去表現(xiàn)的。
當然,我們要通過大量的觀看、閱讀這些照片和文字,你的內心才會有一種底蘊,這是豐厚的文化底蘊,然后使它變成一種視覺符號,轉換到視覺影像中你才能拍到好東西,才能有攝影的支點和可塑性。你和別人不一樣了,才會拍攝出優(yōu)秀的照片!
![]() ![]() ![]() ( 編輯:賀亞寧 ) |
關心支持三門峽攝影文化高地建設之——楊延康
來源: 發(fā)布日期:2018-10-22 打印
